移至主內容
5June
主題:抗疫下的精神健康 嘉賓:麥永接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建隆博士(利民會高級經理(臨床及質素保證)) 監製:沈達元﹔ 編導﹕程潔明﹔ 主持﹕沈達元、陳倩揚 02/06/2020  
29May
最近社會事件、疫情的負擔,加上病症、失業、停課等,累積起來的壓力,令很多人被負面情緒籠罩。但黑暗盡處總有亮光,有機構提供情緒支援熱線,不少有心人自願加入服務,幫助他人。 利民會「即時通」精神健康諮詢熱綫24小時服務,真人接聽、全年無休。按它們的數據顯示,今年2至3月共收到9216宗求助,比去年上升一成六。 《即時通》支援受情緒困擾人士、精神復元人士及家屬,同時提供義工培訓,由專業人士如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護士,或資深社工教學,當中有考核、有實習,即使有心,也要經過重重評核才可接聽熱綫。訓練同時,也可推廣精神健康意識。  
24May
利民會指,過去一月至四月,尋求情緒支援的人數比之前有上升,與去年同期比較,平均升幅大約一成七。組織續指,四個月來共接收大約三百三十個案,有提及疫情而尋求情緒支援,七成為疫情而引起情緒困擾,其次為對前景憂慮及恐懼外出。 
20May
【本報訊】新冠肺炎陰霾下,各行各業大受打擊,市民情緒壓力亦臨近「爆煲」!提供廿四小時精神健康諮詢熱線「即時通」服務的利民會表示,今年二至三月疫情嚴峻時期,「即時通」求助來電較去年同期上升一成六,總來電高達九千二百一十六個。該會指其中逾半求助來電,是求助者因疫情感到沉重壓力,包括經濟狀況、擔心防疫物資不足,或因禁聚令無法進行社交活動等。 該會表示,疫情下「即時通」求助電話急增,其中曾有一名女士本來有服用抗抑鬱藥,惟在疫情下,多個社區設施均不開放,包括圖書館及社區中心等,令其失去社交生活,她因長期留在家中情緒飽受困擾,久而久之有孤單及抑鬱的感覺,故致電求助。
Subscrib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