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至2022年度,利民會在持續應對新冠疫情的大環境下,堅持提供以人為本的服務,以穩定的人手和資源及明確的發展方向,透過既有項目提供優質服務,同時亦發展多項嶄新項目,在新常態中持續發展。
適時應對新冠疫情
過去一年變異的冠狀病毒疫情連續地在全球爆發,在香港帶來重大的影響。2022年初的第五波爆發,更在短時期內引發大量的社區不明源頭感染個案。雖然在這期間本會的各服務單位都已採取嚴謹的防疫政策及措施,但亦無法避免住宿服務的部份舍友和工作人員受到感染。當時在公眾隔離及治療設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各住宿服務單位迅即變成受感染舍友的原址隔離和治療地點。礙於宿舍內已有一些職員染疫導致人手減少,而場地本身亦缺少隔離及通風設備,因此要將染疫及未受感染的舍友留在同一地點分別照顧的工作,實在相當困難。這時,幸得宿舍的同工同心協力,及時調整宿舍內的間隔安排和輪值堅守崗位,其他部門的日間服務同工亦前往宿舍協助日常運作,最終各宿舍的疫情並未出現大型爆發,受感染人員亦先後痊癒、恢復健康。這些不幸中的大幸,實有賴各級同工委身積極服務的態度,並且部門間又互相支援,以保障服務使用者為首要目標。
在同一時段,日間服務的同工亦無法賦閑。第五波的爆發,將原本經已恢復常態運作的中心服務,又打回最高防疫戒備的狀況。各中心的運作,重回到高度隔離狀態和持續在線上向服務使用者提供不同的心理及情緒支援。這次第五波的爆發,不少住在社區內的中心會員都在同一時期確診了新冠病毒。中心同工需要特別關注經已確診或因密切接觸患病家人而被禁足家中的會員,並跟進他們的健康狀況及能否適時獲得生活必需品。為此,同工們啟動了一項特別的「關懷行動」,透過電話或手機應用程式聯絡有需要的會員,特別是年長、長期病患或獨居者,關顧他們當下的生活及健康狀況。遇上被禁足在家的會員,同工便親自送上他們需要的食物、日用品、抗疫用品及快測棒等,協助他們渡過難關。
在疫情的高峰期,【即時通】24小時精神健康守護同行計劃也錄得大量的來電,尋求情緒支援。這期間,即時通服務開通了線上義工支援的安排,動員更多義工留家接聽求助來電,在第五波疫情爆發後六個月內(2022年1-6月),一共處理21,814宗來電,比以往同期增加21%,可見即時通服務亦應對了社會上大量情緒支援的需要。
穩定人力資源、強化服務團隊
本會非常肯定同工在疫情期間的困難日子不懈努力,並給予實質的慰勞。執行委員會通過在年內向住宿及日間服務的全職員工分別發放每人港幣六千元及四千元的「同心抗疫津貼」,又向有需要的住宿服務職員提供隔離期間的酒店住宿津貼,而半職、替假及新同事則獲發放「特別抗疫津貼」。這些措施,得到不少同工的正面回應及稱許,認為可以讓大家更覺上下一心,對機構更有歸屬感。
近年,由於社會服務業界人手流動相當活躍,經常會出現人才流失及工作人員不足的挑戰。本會因應人手需求的實況,採取了一系列應對的措施,包括優化員工招聘程序、加快遴選及批核流程、按員工資歷酌情增加報酬、加強員工培訓機制作為挽留人才的誘因及創造員工升遷和署任機會等。這些措施推行以來,本會能確保低的人手流轉率,而目前的職位空缺,僅佔所有工作崗位的6.5%左右。期盼在未來,本會藉著優良的人力資源政策及同工對機構的歸屬感,持續保有強大、委身的服務團隊。
服務資源穩定增長
本會財務儲備向來充足,整筆撥款儲備額年內繼續維持在理想的水平。
在服務發展方面,【即時通】24小時精神健康守護同行計劃再次獲利希慎基金、周大福基金及嘉里集團確認贊助。自2023年1月開始延續兩年服務,並已得悉政府會將熱線服務納入資助範圍。本會期盼即時通的服務模式能得到政府資助,造福全港市民。
面對社會上各種不確定因素,市民的精神健康問題變得漸趨普遍和複雜。儘管疫情阻隔,對服務帶來了不少障礙,但在這年內,本會又開發了多項嶄新服務,以低門檻而高彈性的服務方式,滿足不同群組的獨特需要,和切合現代社會的生活模式。透過多元化的新服務項目,讓更多市民認識身心健康的知識和方法、預防精神健康危機,並鼓勵及早求助。這些特別服務項目,更重要是能打破社會對精神病和復元人士的誤解及歧視,讓香港成為一個更加「精神健康友善」的社會。本年度完成的重點新項目包括《利民會呈獻:孤獨病》—針對抑鬱症進行兩輯公眾教育的電視專題節目﹔集中訓練家長、子女,以遊戲治療推動情緒教育及支援的「智叻精靈」計劃﹔促進兒童精神健康的項目—「快樂兒童計劃」﹔在疫情中推動學童及復元人士持續透過線上及實體學習的「E然連繫」計劃、以訓練及實際參與彰顯復元人士的表達能力和藝術潛質的「總有你舞台」社區參與藝術發展計劃及運用園藝治療推行生命教育的「尋找生命根『園』」。各項計劃的推行均能識別有需要人士,以有效方法直接提供精神健康支援,並達到優良服務成效。
這些嶄新服務得以成功創建和推行,實在有賴不同的伙伴機構慷慨資助及配合,包括救助兒童會、香港楊森大藥廠、華永會「善亮人生」基金、社會福利署殘疾人士藝術發展基金、悟宿基金等。我謹代表利民會向所有一直支持和鼓勵本會服務發展的伙伴機構衷心致謝。
上下齊心、開展未來
本會自2019年以來在港推動復元公民的服務理念,原訂於2021年12月在香港舉行第14屆利民會亞太論壇會議,以復元公民的實踐及反思為主題。惟因疫情引致多國封關及本港檢疫法規的影響,該會議多次順延,至今未能在港舉行實體會議。不過,為了促進與業界的交流分享,本會於2022年5月18日以復元公民為題舉辦線上會議,首次公佈復元公民理念在港的實踐情況及發展,並由參與復元公民訓練小組的復元人士分享個人心得。該會議得到熱烈反應,有超過280人出席,並積極討論。為了進一步在港實踐復元公民理念,執行委員會決定在2023年底落實舉辦第14屆利民會亞太論壇會議,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及本地業界專家交流。這項國際會議,亦正好配合了本會面向40周年誌慶的連串項目,讓執委員成員、小組委員、諮詢委員及各級員工同心攜手,一起回顧以往的工作成果,計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