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聖經 太25:40)
在2021至2022年度,我作為利民會總幹事,見證了機構在新冠疫情反覆踏入第三年的不同挑戰下,服務仍然持續發展。這段期間,同事們在精神健康服務的實務及推廣上,適切地回應社會大眾需要,為65,427名精神復元人士,家屬及社會大眾提供服務。我們的團隊除了繼續提供社會福利署資助的服務,確保逹到服務及運作標準之外,在本年度更額外發展及支援了多項嶄新服務,且達到優良服務成效,我實在感到非常欣慰。
疫境同渡 甘苦與共
2022年初香港繼續受到2019冠狀病毒反覆肆虐,在第五波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利民會5間宿舍分別成為原址隔離院舍。同事們雖面對極大的工作及心理壓力,但依然盡忠職守,繼續輪流照顧確診舍友的身心靈健康,確保他們預防感染和身體康復。無可避免地,有部份同工亦同時受到感染。然而,日間服務的其他同事隨即向宿舍服務單位伸出援手前來協助,在疫情下互相扶持,在隔離院舍當值幫忙照顧舍友。我亦十分感激我們的服務使用者,特別是住在5間宿舍的近200個舍友,儘管疫症在他們的居住環境傳播,他們在疫情期間沉著應對,以無比的忍耐和合作,與我們的職員一同進行防疫的工作,應對各種前所未有的挑戰。
關懷行動
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執行委員會、各小組委員會及諮詢委員會顧問,全力支持管理層及服務團隊謹守崗位,繼續關顧服務使用者,例如﹕申請基金購置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派發予有需要的服務使用者,在線上給他們個人或小組的支援,彌補了推行實體活動的限制,以創新及有效的方法,為服務使用者在抗疫期間繼續提供適切的服務。
第五波疫情擴散極迅速,初期在香港本地單日確診個案曾高達六萬多宗,部份服務使用者因確診或緊密接觸患者而需要居家隔離。當時由於疫情蔓延得太快,一些缺乏親友或鄰舍聯繫的服務使用者極需要食物、藥物、防疫用品及快速測試劑等物資的支援。有見及此,我們的同工積極回應服務使用者的實際需要,迅即組織關懷行動,照顧服務使用者,一方面提供情緒支援,同時亦評估其處境,按需要即時提供物資援助。
關懷行動在2022年3月下旬展開。短短一個月間,幾個服務單位 (包括職業復康服務、友樂坊(黃大仙)、友樂坊(港島東)、利民社區網、即時通) 的同工聯手,親自速遞超過950份「防疫心意包」(其中共送出6,500套快速測試劑及10,000個口罩)。各單位透過電話或手機程式等渠道關懷了近1,300名服務使用者,同期【即時通】24小時精神健康守護同行計劃服務,亦分別打出700個關懷電話,及接聽了200個求助查詢。關懷行動當時就成為了服務使用者的及時雨,給予即時支援。同工雖然明瞭在社區探訪染疫的服務使用者有一定的風險,卻仍穿起全套疫情保護衣物,無分遠近,為居家隔離的會員提供罐頭、凍肉、蔬菜、水果等食物援助,將他們急需但基於隔離令不能外出購買的東西送到家中。有同事對我反映,看見服務使用者被探訪時感謝的笑容,已經是對我們最大的回饋。同事們對服務的熱誠,令我深受感動。
優化人力資源管理
一直以來利民會非常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及員工培訓。由於員工是機構的寶貴資源,增強同工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才能應對不停轉變的社會服務需要。我們的員工隊伍已由10年前的180人,發展至今天擁有近250人的跨專業團隊,為市民提供更整全及更多元化的精神健康服務。
儘管疫情持續反覆,我們在過去一年仍順利為同事提供400次,進行超過3,000小時以實體或網上形式參與的不同類型員工訓練課程。津助同工接受外間訓練的「自發進修資助計劃」,鼓勵員工參與切合其實際工作的相關訓練,每位同工每年可申請$2,500的資助,同時亦受到大家的積極反應及熱烈參與,去年共計參與同事達155人次,資助總額達$190,000元。
因著疫情的影響,以及保護員工的健康為前提下,利民會分別在不同時段實施特別上班安排,如分組輪班、在家工作及彈性上班、彈性用膳時間等,以減低員工交叉感染的風險。第五波疫情比早前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更高,不少服務單位的員工確診,或定義為緊密接觸者,以致需要隔離而不能上班,特別在住宿服務單位,當時公立醫院服務嚴重超出負荷,確診者亦只能留在宿舍單位休養,令到宿舍人手一度非常緊張,同事們的工作量亦因疫情而大增。本會細心審視各方面情況後,特別為照顧確診舍友的同工發放特別津貼,亦額外為有需要的宿舍員工向社聯申請酒店住宿津貼。除了社會福利署給予院舍員工抗疫津貼外,執行委員會為慰勞各級員工堅守本分,同心抗疫,向每位全職員工發放「同心抗疫津貼」,另亦向半職、替假及新同事發放「特別抗疫津貼」,以答謝疫情期間大家謹守崗位,專業無私地努力維持服務運作,保障服務使用者的福祉。
推廣復元公民的理念
2022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世界精神衛生報告,主題為:轉型到全民精神健康 (Transforming Mental Health for All) 提醒我們必須攜手實踐,邁向所有人都能共享精神健康為目標。而這個目標,正好配合利民會採用復元公民理念,融入精神健康服務的策略。
利民會自2019年起與耶魯大學合作在香港推動復元公民理念,正式透過利民會的個人、活動及社區層面工作,採取全面性的服務推廣和實踐。我們進行特別的小組培訓及成效檢討,至今已有3年,並已順利完成訓練兩批總共24名復元公民小組畢業生及6名帶領員。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第5次復元公民小組,這項小組活動特別之處在於,除了我們的服務使用者外,我們亦正式向其他精神健康服務機構招募學員加入。希望日後這些帶領員及畢業生,可以在本土不同的角落發揮復元公民理念,繼續協助推動復元公民小組及朋輩支援的工作。
利民會於2022年5月18日舉行了利民會亞太精神健康國際網上研討會,有超過280名本地及海外業界和社會人士參與,當中利民會的復元公民小組更首次公開分享復元公民理念在香港實踐的經驗及反思。然而更深入和整存的復元公民成效檢討,現正在進行分析中,我們預期會透過復元公民計劃成果發佈會,與業界和社會人士分享更多計劃的成果。
讓我們一起藉著復元公民理念的實踐,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一同勵精圖治,砥礪前行,互相勉勵,讓復元人士在社區中健康生活、互相支持、提升歸屬感。
嶄新服務的發展
面對社會上各種的不確定因素,市民的精神健康問題漸趨普遍和複雜。有見及此,利民會以低門檻而高彈性的服務方式,一方面迎合不同群組的獨特需要,另一方面切合現代社會的生活模式。我們透過多元化的嶄新服務項目,希望能讓更多普羅大眾,認識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識和方法、預防精神病患危機和提高及早求助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希望打破社會對精神病和復元人士的誤解和歧視,讓香港成為一個精神健康友善的社會。
本年度的嶄新項目包括:1)情緒病公眾教育活動—「一個不一樣的抑鬱症專題節目-《Viu TV利民會呈獻:孤獨病》」,2)家長子女情緒教育及支援活動—「智叻精靈」計劃、「快樂兒童- 兒童精神健康項目」及「E然連繫」、3)復元人士發展計劃活動—「總有你舞台」及「尋找生命根園生命教育」。這些活動廣受大眾歡迎,既能達到優良服務成效,亦能識別有需要人士,以有效方法直接提供精神健康支援,予復元人士及社會上不同的持份者。
展望將來—迎向利民會40周年
過去數年,縱然香港社會環境及疫情,都讓社會大眾面對着多種挑戰,精神健康支援的需要更是前所未有的鉅大,但利民會同工能上下一心,在這艱難的氛圍下無私的緊守崗位,不懈努力做好服務,實在值得讚許。同時,本人特別向一眾執行委員會、各小組委員會及諮詢委員會顧問,所提供的專業意見及不斷支持,表達衷心謝意!
利民會自1984年以來,服務足跡遍佈港、九、新界不同角落,服務堅定且創新地對應不同的社會需要。2023-2024年度將會迎來我們在香港成立40周年誌慶。為此,本會將於2023年初啟動40周年各項誌慶活動,包括各單位特辦的活動、社區教育及推廣活動、職員海外學習交流、利民會40周年會慶暨亞太論壇會議等,藉此機會與各服務持份者和衆多利民會海外聯繫機構,一起回顧利民會與大衆共創的里程碑、重溫美好回憶並計劃將來。未來一年,正是最好時機,讓我們一同回顧利民會於香港40載精神復康工作,共同迎向未來,發展更多創新服務。展望將來,我們將一如以往支持社會精神健康教育推廣,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優質的精神康復服務,希望所有人都能享有精神健康,繼續走在精神健康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