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問若百年歸老如何自處 患抑鬱子:你死咗,我咪去死囉
現年68歲的照顧者「孫太」表示,丈夫已經去世多年,30多歲的兒子18歲時確診抑鬱症,曾嘗試自殺。她形容自己晚上不敢睡覺,擔心兒子晚上試圖自殺。她曾問兒子,若自己百年歸老後如何自處,獲兒子回應「你死咗,我咪去死囉」,因此感到心痛。她認為政府對於他們這類家庭的支援不足,而是較着重「雙老」及獨居長者,認為亦應加強照顧他們。
復原人士「阿芝」說,自己照顧自己年長母親直至母親11年前離世,其後走向驚恐症、抑鬱症。她形容當時嚴重失眠10多日後才求醫,專家精神科亦非「即刻有」,3、4個月後才能見醫生。她見精神科醫生後,獲轉介搵咗心理學家,獲教導哭的重要性。她說要認識精神病患者不可怕,不應歧視患者,患者亦不應自我歧視。
原文網址:母問若百年歸老如何自處 患抑鬱子:你死咗,我咪去死囉 | on.cc東網 | 中港台
現年68歲的照顧者「孫太」表示,丈夫已經去世多年,30多歲的兒子18歲時確診抑鬱症,曾嘗試自殺。她形容自己晚上不敢睡覺,擔心兒子晚上試圖自殺。她曾問兒子,若自己百年歸老後如何自處,獲兒子回應「你死咗,我咪去死囉」,因此感到心痛。她認為政府對於他們這類家庭的支援不足,而是較着重「雙老」及獨居長者,認為亦應加強照顧他們。
復原人士「阿芝」說,自己照顧自己年長母親直至母親11年前離世,其後走向驚恐症、抑鬱症。她形容當時嚴重失眠10多日後才求醫,專家精神科亦非「即刻有」,3、4個月後才能見醫生。她見精神科醫生後,獲轉介搵咗心理學家,獲教導哭的重要性。她說要認識精神病患者不可怕,不應歧視患者,患者亦不應自我歧視。
原文網址:母問若百年歸老如何自處 患抑鬱子:你死咗,我咪去死囉 | on.cc東網 | 中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