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總幹事報告

「挑戰是讓生活充滿趣味的元素,克服挑戰則賦予生活意義。」Joshua J. Marine

 

攜手共建新常態: 精益求精四十載

過去一年,香港市民展現了巨大的勇氣和毅力,以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所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社會的「新常態」,本會緊貼市民在「復常」路上的適應能力及需要,不斷檢視我們的服務,在過去一段時間與社區共同創造了以下機遇,為市締造一個在精神健康方面多元共融及友善的社會。

 

適時回應社會危急事故

20236月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與精神健康問題相關的不愉快事件以來,全城市民對精神健康議題產生高度關注,不但表達出不同的情緒,更引發具爭議的討論。本會因此作出適時的回應,提供相關情緒支援及簡報,並增強專業訓練協助受影響之市民。我們並與政府機構和地方組織協調合作,以「創傷知情照護」為重點原則,通過「危機事故壓力處理」(CISM)和「眼動療法」(EMDR),有效提升專業團隊去應對相關事故。除了介入支援外,我們更以不同手法向公眾宣廣「預防勝於治療」的信息,提升市民對精神健康的意識。本會營運以久的「即時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服務,隨即為有需要大眾提供初步評估﹑情緒支援﹑及轉介服務,正是以預防為本之服務,為全港建立一個精神健康安全網。

 

萬眾一心迎難而上

202397日至8日,極端天氣狀況引發的「黑色暴雨」引致本會位於柴灣的職業復康綜合中心受到災難性破壞。水災淹沒了中心的所有財產和設備,損失慘重,服務無法運作。洪水湧入該處所淹沒部份位置高達1.6米。

雖然本會已通知該中心服務使用者暫停職業培訓,但長期閒置和缺乏參與團體活動,對於這些復元人士而言,存在著精神健康惡化的風險。

在社會福利署和政府機構的協調下,我們非常感謝不同社區組織、教會、贊助商和青年廣場的善意和慷慨支持,及媒體對這悲慘事件的關注,讓我們能夠租用附近合適的場地和設施,使服務使用者繼續進行職業培訓和團體活動。同時,我們還加快了獎券基金和社署額外費用申請程序,務求有足夠資金重修整個場地。有關災情亦引起媒體的特別關注。

 

建立人事策略回應急速挑戰

鑒於社會人力資源特別是社會服務專業人員的流動性日益增加,我們非常重視提升能力和讓員工留任,所以採納了各種人力資源管理和富策略性員工培訓,以繼續提供高質素的精神健康服務。

我們邀請專業教練為所有管理人員,包括團隊領袖、經理、高級經理、助理總幹事和總幹事,進行深入培訓,這些安排獲得了高度正面的反饋。在高級職員退修時,我們亦安排了「設計思維和創新」的培訓,以促進採用創新模式和相關技能進行服務開發。我們並鼓勵管理人員參加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提供的人力資源培訓課程。對於專業和前線員工方面,我們繼續提供在職培訓,重點培訓領域包括臨床介入、復元公民、實用技能和執行管理。同時,共有118名員工提交了164份「自發員工發展項目」的申請,我們撥付了$201,525資助他們完成了299節的訓練。

在海外培訓方面,於2023年夏天,我們資助了13名代表(包括11名職員和2名董事成員)前往英國倫敦進行為期一週的考察之旅。這個代表團在慶祝我們成立40周年同時,拜訪了利民會創始人Elly Jansen女士,並與當地宿舍服務、照顧者支援、政策倡導者、復元學院﹑和英國國民保健署諮詢治療計劃等機構,進行交流,了解及學習他們的經驗。

在招聘和挽留人才策略方面,我們實施了關鍵措施,提供富競爭性薪酬和補償方案,加強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和前線人員的培訓,也使用線上平台進行候選人面試等方式縮短員工因離職而短缺人手的時間。這些策略措施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大部份專業職位能夠在合理時間內完成填補空缺。

 

持續發展復元公民推廣全人身心康泰

除了提供以復元導向的服務外,我們花了不少努力學習「復元和社區健康計劃」中的「復元公民」概念,有序地在個案、服務計劃和社區層面實施以 「復元公民」為中心的服務,再持續進行計劃評估和採納實證的研究。「復元公民」 的基本核心工作是「公民小組」的運作,即復元人士參加由朋輩支援工作者主持的每週小組會議,再由高級職員進行定期監督和諮詢。現時我們已完成六屆公民小組,參與者和朋輩教練都給予了高度正面的反饋,至今已有三批畢業生回來協助後續的課程。

我們持續對 「復元公民」計劃進行嚴格評估,在20235Journal of Public Mental Health上發表了一項公眾對 「復元公民」 的看法和認識的電話調查研究。

20225月,由於受新冠疫情的社交距離限制,我們組織了一場關於「復元公民與社區精神健康」的線上研討會。在解除外遊限制後,我們於2023127日至9日在香港舉辦「亞太精神健康國際會議」,主題及副題為「精神健康,復元公民:關顧﹑協作﹑公民」,進一步推動 「復元公民」 在不同服務領域的發展,探索與社區組織合作提供適當護理的可行方式,以及與國際團體進行交流。

 

開展嶄新服務慶祝四十周年

隨著「新常態」扭轉不少傳統的思維方式、實踐方法和技能,精神健康在促進整全生活健康方面被視為極為重要。為了回應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加強社區精神健康服務的建議,我們榮獲醫務衛生局批准我們的提案,以試點經營24小時精神健康支援熱線18個月,並將在2023年底開始運作,與社區至少84個支援組織合作。這項政府的認可使我們在《即時通》熱線服務的12年運作中獲得了高度的認可。我們十分感謝利希慎慈善基金、周大福慈善基金和嘉里集團的持續支持及贊助。

我們也很高興宣布,「利民社區網」已於20235月成功獲得IR88的免稅慈善組織認可,這個資格使得該組織能夠申請政府補助和籌款,繼而進一步發展。鑒於家庭照顧者在支持復元人士方面的重要角色,我們推出了由「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精神健康計劃贊助的「愛家聯盟」照顧者支援計劃培訓照顧者朋輩,以支援照顧者。

為了幫助初為人父人士適應新角色並學習相關技能,我們組織了「暖爸時代」項目,由賽馬會JC Innopower贊助,並得到了準爸爸參與者和他們的配偶的積極反饋。

在復元人士藝術發展方面,我們推出了由社會福利署資助的「我的小故事」復元旅程藝術計劃。通過沙畫培訓,參與者學習沙畫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並舉辦公共藝術展覽,以促進市民大眾對殘障人士在藝術方面的包容性。

由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贊助以社區為本生活的「院舍長者精神健康支援計劃(Project KoL)旨在提升居住在老人院的長者的心理福祉和生活質素。而另一個項目《元路上》(RE:Bound)則旨在提供一個簡便入門精神健康求助平台,予大眾在有需要時主動尋求幫助。

新推出由華永會 - 善亮人生慈善計劃資助「家+耆情」生活教育計劃,旨在增強老年人的積極性、活力、逆境能力,並加強他們的家庭支援網絡。

兩個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也參與了賽馬會「樂齡同行」計,提供知識和技能支援給前線同事,為患有抑鬱和焦慮的長者提供適切的個案跟進和小組活動。為了促進整全健康,我們與社區伙伴密切合作,包括地區健康中心及地區長者社區中心,為服務使用者推動基層健康和社區精神健康。

以上創新服務及策略發展皆針對精神健康群體的需求,力求卓越服務質素,在慶祝我們40周年之際,我們再向前邁出一大步,走在精神健康最前線。

馮祥添 博士

馮祥添 博士